诸葛亮失街亭(失街亭第几次北伐)
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诸葛亮失街亭的一些知识点,和失街亭第几次北伐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!
诸葛亮是怎么失街亭的
1、众所周知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作者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足智多谋,神机妙算,谨慎细致。那又何至于失守街亭呢?原因可分为两个原因:客观和主观的分析。客观上,总认为街亭失守是由马谡刚愎自用,盲目自大。对诸葛亮说:“某自幼熟读兵书,颇知兵法。岂一街亭不能守耶?”“休道司马懿,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也?”他争取了防守街亭的重任后,不认真分析形势,不虚心听取王平意见,把营寨安扎于山上。魏军进攻时,面队蜀军惊惧的局面,他无计可施。最后败逃,致使街亭失守,陷蜀兵于极不利的局面,就是纸上谈兵,不顾实际情况的特点导致了他的失败。
2、在主观上,失街亭的原因在于诸葛亮自身,是他错用人才,是他允许马谡守街亭,而没让稳重王平去守,才导致街亭失守。在马谡请命时,诸葛亮曰:“街亭虽小,干系重大,倘街亭有失,吾大军皆绣矣。汝虽深通谋略,此地余无城郭,又无险阻,守之极难。”孔明知道,马谡虽位居“高参”饱读兵书,精通计谋,曾为自己献出过许多良册,立过许多功劳,但他从未担任过主将,从未独立守过城池,诸葛亮为失街亭埋下第一颗火种。不因之而拒之,继而从之,这是第二颗火种。马谡到实战上,两颗种子萌芽,生长,到最后查点便使马谡命丧黄泉。所以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还是诸葛亮的用人不当。
3、同时,在此事上也表现诸多优点。首先,他听到了孟达被杀,司马懿出关,立即料到对方下一步行动,及时派人去守街亭,虽事后败了,但仍显出他足智多谋,在变化多端的形势面前高度警觉,能审视度势,未雨绸缪。再次,马谡走后,他不放心,接连部署大将接应,街亭失守,他调兵遣将,以便撤离危险之地时,对关兴,张苞嘱咐甚细,尤其是想到派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,这又足以表明他细致入微。
4、回到汉中后,诸葛亮追查失守的责任,果断的正法马谡。但对其他三员大将不了了之。在当时,这可能是最恰当的结局。但从侧面看,这也表现了诸葛亮赏罚不明,为维护统治,过重的判决了马谡。
5、失街亭的原因也不只是诸葛和马谡两个人造成的,仍有许多原因,比如司马懿的足智多谋
失街亭原文及译文
1、诸葛亮在祁山寨中,得报新城失陷,孟达被杀,司马懿已引兵来取蜀军之讯,大惊。
2、逆料司马懿出关,必取街亭以断咽喉之路,遂拟派精兵一枝,往守街亭。惟统将颇难其选,方启口探帐下诸将,谁敢引兵去者。语未已,而参军马谡忽驱前慷慨请令,诸葛亮颇踌躇,不敢必其能胜任,且恐其易视街亭弹丸而忽之。因为言:街亭虽小,干系非轻,并谕以司马懿善用兵,张郃又魏之名将,均非等闲可比云云,实则诸葛亮心疑其人而不能决,又雅重其才而希望其或可一用。故虽不之许,而仍出以激将之口吻。
3、见马谡一再固请,义愤形于色,如当时黄忠入川状,且谓自幼熟读兵书,岂一街亭不能守耶,并愿以全家百口自保,当众立状,诸葛亮乃始许之。遂遣王平为副,冀藉王平之谨慎,以补其疏忽,并嘱王平随时将行营地势,绘图驰报,俾可遥施方略。
4、马谡等既启行,诸葛亮又遣魏延、高翔等二军,以为马谡后援,其设备调遣之周密,亦可谓至矣。
5、孰意天下事,果终不能勉强也,马谡既抵街亭,与王平实度地势,遂出其生平熟读兵法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之手段,计定扎营山顶,以取居高临下之之势,王平力谏再三,并陈述其利害,且示以在五路总口下寨之种种便利,马谡均愎谏不听。其信泥兵法,几如蚩蚩者氓之迷信神鬼无二。王平不得已只得乞兵在山麓另驻一营,以为犄角,一面即绘图驿报诸葛亮,盼其速救
6、。讵司马懿用兵,神速几警,果不出王平所料,先绝汲水道路,并命张郃阻断王平军,使不能救,继乃率大兵四面围困,蜀兵早不战自乱,而街亭于是遂断送,实诸葛亮明知故犯,冀马谡为万一侥幸之罪,而非仅马谡之罪也。
失街亭故事梗概
1、三国时期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因为魏国将军司马懿反应积极,迅速平定孟达的反叛。
2、当平定孟达后的司马懿带着大将张郃以及魏军大部分气势汹汹赶来,诸葛亮排马谡去扼守咽喉要道街亭以抵挡魏军张郃部队,为蜀军主力赢得时间。
3、但是,马谡刚愎自用,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建议,没有采取取当道下载的安排,导致抵挡不住张郃,迅速被张郃击败,诸葛亮只能拜下空城计退兵回汉中,第一次北伐草草结束。
关于诸葛亮失街亭和失街亭第几次北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本文来源网络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