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天地杂志(2023年文学天地新书上架)
各位老铁们好,相信很多人对文学天地杂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,因此呢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文学天地杂志以及2023年文学天地新书上架的问题知识,还望可以帮助大家,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文学的自指性是什麽
文学是语言的艺术,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;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与语言文字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,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。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、以语词为建筑材料、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。语言具有符号性、概括性、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多方面特点。语言的上述特点,决定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多种特性。
所谓形象感知的间接性,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,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,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。换言之,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,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,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,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,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义。(文学语言→读者想象→文学形象)
歌德说:“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,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。”
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与语言文字的抽象性、符号性密切相关。文学作品是用“文字”,即“语言的替代性符号”来描绘形象的。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书面的载体,能为人们的知觉所把握,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,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。读者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,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(特别是外语文学),通过对文字的阅读,语义的理解,根据语言符号的提示与刺激,产生想象和联想,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,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。以此言之,读者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:(1)懂得并熟练掌握、理解该作品所用的语言;(2)要有丰富的想象力;(3)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、经验和感受。因此,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,是非物质的,是一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性形象。
萨特说:“小说给人的不是物,而是物的符号。光凭这些符号,即指示虚空的文字,怎么能建立一个站得住脚的世界呢?”(《论文学》18页)……召唤读者自由想象。
短处:阅读的语言障碍和形象的模糊性、不确定性(尤其是外来文学);缺乏形象的鲜明性,没有感官刺激,弱化了文学的美感效果(尤其和造型艺术相比)
长处:语言文字语义内涵具有丰富性,文学形象具有不稳定性,这些为读者提供了欣赏的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,提供了审美想象的天地。(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以后,可以看出这一点。)
以辩证的眼光来看,短处和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,从一个角度看是
不足,从另一个角度看,说不定就是优长。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人为符号,一方面它具有抽象符号性,但另一方面,作为人的创造物,它又带有某一语种的文化传统: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,都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、记忆和联想,因此,在语言文字抽象的符号形式中又包蕴着丰富的语义内涵,这就使我们欣赏者能从更多的侧面来揭示形象的丰富内容,从而为欣赏者的联想、想象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;同时,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未定型性,也允许读者根据作品的描绘来感受形象,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形象作自由、合理的想象,这一方面进一步丰富、充实了作品中的形象,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起读者再创造的积极性,融入了读者自己的个性色彩,使之获得一种更高的审美愉悦。
2、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(这是作品客观内容的特点,是就创作而言的)
所谓反映现实的广阔性和动态性,是指语言具有表现的灵活性的特点,它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很少受时空的限制,因此文学作品具有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。(参看莱辛《拉奥孔》)
广阔性是从空间角度讲的;动态性是从时间角度讲的。
其一,故事情节在长时段中的发展变化过程(不受时间限制)
同造型艺术相比,语言艺术受时间的限制较小。它能够自由地表现一切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态的事物,无论是人物情感的流动变化历程,还是人物性格、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,如果有需要,都能在语言艺术作品中(抒情作品或叙事作品)得到具体、生动、细致的表现。如《水浒传》。
其二,活动空间的自由转换和多样变化(不受空间限制)
文学在描写空间事物方面,能迅速地转换视角和空间,可以灵活多变地描写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不同空间。如王维《终南山》视点的变化:远眺、近察、正视、回望、仰视、俯瞰。诗中的空间也在不断变化:山上、山下、山中、山外。
其三,空间景物的自由组合和情感的起伏变化。(全方位展示)
说文学反映生活具有广阔性和动态性,是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的。实际上,时空是无限的,而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,因此,文学艺术并不能完全突破时空界限。
3)语言艺术反映现实广阔性的原因:
语词具有自由而多方面的表现力。
高尔基:语言的表现力。“不是蜜,可抓一切东西”。
俄罗斯谜语:“不是蜜,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。”“在我们这个世界上,没有一种事物是没有名字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。”
3、表现情思的深邃性(这是作品主观内容的特点)
所谓表现情思的深邃性,是说“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”,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
切的关系;因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、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,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,从而获得超越其他艺术的心灵深度和哲理深度。
朗吉弩斯:“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思想的语言,总是密切相关的。”
黑格尔:“诗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”,“最富于心灵性的表现。”(《美学》卷一112页)
2)文学作品表现心灵世界和哲理情思的方式:
a.人物之间的对话,人物的独白。
b.叙事人直接的评述、议论、抒情。
a.诗篇中的哲理性诗句。如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b.哲理诗——文学艺术中的独特门类。如:
泾溪石险人竞慎,交流四水抱城斜,
终岁不闻倾覆人。散作千溪遍万家。
却是平流无石处,深处种菱浅种稻,
时时闻说有沉沦。不深不浅种荷花。
文学的思想性根源于语言的思维性。
语言是人类因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创造的,用来反映客观现实,交流思想感情的符号系
统,它是思维的工具,是“思想的直接现实”(《马恩全集》3卷P525)。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同一性,即二者是形影不离、同步运动的。人的思维飞翔到哪里,语言也紧紧跟随到哪里。因此,用语言作为媒介手段的文学,它不但在反映生活的广阔性、动态性方面,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比拟的自由,而且还能生动、明确地表现思想:它既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,揭示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;也可以表现人类深层的无意识流动。不过,需要指出的是,人们在用语言将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时,常常会出现“言不尽意””辞不达意”的现象。123132123
全国知名文学杂志有哪些
1、《收获》:纯正、独立;偶尔会跟点风,比如,“像卫慧那样疯狂”。
2、《十月》:老牌刊物,有自己的风格和追求。
3、《山花》:艺术、大气、先锋,不拘一格,“慧眼识珠”。
4、《小说界》:有好看的东西,比如:“品中国文人”系列;有时可以与《收获》相媲美。
5、《天涯》:思想、文学、在民间。
6、《花城》:南方文学杂志的翘楚。
7、《滇池》:边陲但不边远。主编张庆国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,也是很懂小说。
8、《福建文学》:闽南文学的一朵奇葩。小说编辑“老练”对作品的选择也很老练。
9、《山东文学》:齐鲁大地文学阵地的主心骨。
10、《散文》:散文界最好的刊物,不媚俗,不傲气,始终如一。
关于文学天地杂志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
本文来源网络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