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绛县龙兴寺(新绛县龙兴寺面积)
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新绛县龙兴寺,以及新绛县龙兴寺面积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。
新绛是哪个省
山西省。
新绛县,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,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全县总面积597.18平方千米,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。新绛县辖9个镇,另辖两个乡级单位,县政府驻龙兴镇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新绛县常住人口为282230人。
北周明帝武成二年(560年)改东雍州为绛州,徙闻喜县龙头城(今礼元镇龙头堡)。2001年,运城撤地建市,新绛县属运城市所辖。新绛县大西客运专线东部边缘过境。京昆高速、陵侯高速、侯平高速相会境内,侯西铁路、108国道横穿东西,232省道纵横南北。新绛县有龙兴寺、稷益庙、绛州城隍庙等风景名胜。2019年3月,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。
2018年,新绛县地区生产总值981234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2017年增长10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82214万元,增长3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461701万元,增长12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337319万元,增长10.9%。2020年,新绛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.9亿元,年均增速8.8%。财政总收入12.72亿元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.56亿元,年均增速27.3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.1亿元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21元、14172元,年均增速6.5%、8.5%。
一句话介绍绛州龙兴宝塔
龙兴宝塔建于唐、重修于清乾隆年间、高43米的宝塔,因宋太祖曾寓于此,而以龙兴塔而命名。塔洁白如玉,八面飞檐系铃,风吻铃铛,叮咚作响,宛如优美动听的乐曲。虽论高不如洪洞广胜上寺的飞虹塔,论雄姿不及西安的大雁塔,但龙兴塔自有它的奥妙。
新绛县和绛县有什么区别
名称来源不同。
新绛县在北魏时称太平县,隋朝设正平县,后改称绛州,至1912年废州改称新绛县,取咸与维新之意,此为新绛县名之始。
绛县因境内有绛山而得名。春秋建车厢城,周惠王八年,晋献公派大夫建都城聚,将群公子全部杀光,将车厢城首次命名为绛,从此即定都于绛。
八个字的龙兴塔介绍
龙兴塔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。
据记载,该寺始建于唐,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,故名碧落观。唐高宗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,改称龙兴寺。当时,寺院建筑十分雄伟,规模也相当宏大。至唐会昌五年(公元845年),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,拆寺毁佛之风盛行,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,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。宋代时,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,所以改寺为宫。后因僧人占居,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。该寺基址兀耸,居高临下,颇有气势。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高塔等。
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,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,新绛县委县政府又广泛集资,组织义务劳动,广征能工巧匠,加固了寺基,整修了殿宇,补建了廊房,并新开了一条直达寺院的宽阔通道。
END,本文到此结束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
本文来源网络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